公益对接 > 详情
口述历史资料整理


口述历史资料整理
中国历史上,出自乡村的文人、官员有告老还乡的传统,即便跃登龙门也极少忘本,往往修路办学,维护本乡父老福祉。华侨飘洋万里,锱铢积蓄也都寄回家,死后要回乡安葬。这样的群体绵延相续,为乡村社会保持着地方治理和发展所需人力资源,形成中国社会的有机循环。费孝通先生在《乡土重建》中这样描述:" 常有一地有了一个成名的人物,所谓开了风气,接着会有相当的时期,人才辈出的。循环作育,蔚为大观。人才不脱离草根,使中国文化能深入地方,也使人才的来源充沛浩阔。"
山西丁村,一个仅有246户人家的贫困小山村,自1978年恢复高考以来,为国家输送了大学生131人,其中博士2名,本科生30人,硕士研究生9人,大专90人;2户人家分别培养出2名硕士研究生;2004年届村小学毕业的17名学生中,目前,已有5名在校硕士研究生,2名本科生。
丁村历史上,古有明朝两位镇远大将军,今有2户人家分别培养出2名硕士研究生。这种薪火相传的耕读传统、重视家庭教育的风气,为陈村的历史和今天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同时也留下了处处物证,至今尚有通京驿道、店堡、乐楼、车轮石、棋盘石、宋家大院、清代二层楼、石吼等文物和历史遗迹,还有与之相应的许多民间传说和历史典故。以口述历史的手段发掘和保护乡村历史文化资源,对于发扬传统文化和保护村级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根据项目需要,现招募志愿者(或实习生)整理相关资料(历史学、文学、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学生)。
联系人:陈老师,13621089489(同微信)。
发布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全部评论
最新
最热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