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言自语”是幼儿的游戏言语,是幼儿与假想伙伴的游戏。独生子女更有可能有假想伙伴,这是排除孤独和寂寞的巧妙方法。
细心的父母可能会发现,孩子在独自游戏时,常常会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还常常自言自语,时而与这个角色对话,时而又与另一个角色对话,好像他正在和一些“伙伴”一起玩耍似的。有些父母便会担心起来,怀疑孩子是否患上了某种心理疾病。其实,这是儿童正常的行为表现,这里的“不同角色”是幼儿假想的游戏伙伴,“自言自语”是幼儿的游戏言语。
星宝档案
时间:22:00
地点:3岁10个月男孩畅畅家中
场景实拍:
畅畅躺在床上,毫无睡意,旁若无人地自言自语。
起初,爸爸对此置若罔闻;
半小时后,奔波了一天的爸爸困意来袭,可畅畅的自语行为并没有停止,相反,声音还越来越大。
爸爸的拳头紧握……
………
“唉……”
许久,爸爸发出一声长叹,望着嘴巴停不下来的儿子,一脸心疼。
镜头二:
MUST实操过程
时间:12:00
地点:星希望康复中心个训教室
畅畅躺在床上,自语模式再次打开。
干预过程实录:
1:确认动机
根据家长描述,老师找到了目前适合畅畅的强化物,确认孩子动机;
随后,将畅畅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
2:发出指令
发出“安静”的指令,配合“嘘”的声音+手势(食指放在嘴唇上,做出安静的手势。);
紧接着,将手放在畅畅的嘴唇上,作为提示;
当畅畅安静下来后,立即给予强化。
3:降低辅助:
逐步减少辅助直到回归到自然环境。
不发指令,只是发出“嘘”的声音+手势,畅畅安静下来,立即强化;
不发指令,不发“嘘”的声音,只给出安静的手势,畅畅安静下来,立即强化;
不发指令,不发“嘘”的声音,不给安静的手势,只是做出安静的表情,畅畅也可以安静下来。
最后,老师直接闭上眼睛,做出要睡觉的样子,畅畅知道该睡觉了,很快安静下来。
十分钟后
只要听到“嘘”的声音并且看到安静的手势,畅畅就能马上安静下来。
实操中的易犯错误
建立错误链接
家长发出指令:
“安静”配合“嘘”的声音+手势;
孩子跟着发出“嘘”的声音或者做出“安静”的手势的时候,给予强化。
这样强化,孩子就会形成“说了嘘或者做了手势之后,就会得到强化”的错误链接。
正确做法:
在孩子准备发出“嘘”的声音或者做出“安静”的手势之前进行制止,并立即强化。
从而建立正确链接:
因为安静的行为,才会得到强化。
缺少辅助行为
家长选择了正确的强化物,也采用了发出“安静”指令并配合“嘘”的声音+手势的训练,但却没有达到效果;
原因:家长没有做到适当的辅助。
完整的初始训练应该是:
指令“安静”+“嘘”+手势+触碰孩子嘴唇的形式,辅助孩子完成目标。
当孩子能够做到之后,再慢慢撤销辅助,逐渐回到自然状态。
杜佳楣寄语
如果您的孩子也存在畅畅的这种情况,不妨按照文中的步骤进行训练尝试;
如果您在训练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或者没有收获到理想中的效果,欢迎随时留言咨询。
自闭症康复https://www.xingxiwang.com
北京星希望儿童孤独症治疗康复专业机构
领取免费指导视频请加微信:xxwjy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