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我国第一部慈善史专著《熊希龄与慈善教育事业》,
催生我国第一部慈善通史《中国慈善简史》,
他被誉为中国慈善史研究的拓荒者,中国慈善理论的奠基者,中国慈善法规的有力促进者、公益与慈善事业的大力推行者。
他是周秋光,1974年进入湖南师范大学历史系,40多年来,一直留在该校学习、教授、研究历史。
她被称为中国公益的领军人物、探路人,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涉慈善公益,到2005年践行“农禾之家联盟”,再到“中华慈善百人论坛”,几十年来,她在狭小的制度缝隙中寻找生存之路,以行动践行理念,探索中国社会进步的新动力,
她是杨团,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社会政策研究中心顾问,长期致力于社会保障、慈善公益与非营利组织、综合性农民合作组织、社区公共服务、老年人长期照护等领域的社会政策研究。
2018年5月26日,我们有幸邀请到周秋光老师、杨团老师作客线下沙龙活动与大家一起探寻中国现当代慈善的发展给我们带来的思考与启示,为慈善史的普及、促进公益慈善事业发展提供助力。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倡行与发展慈善事业的国家,中华慈善思想源远流长,远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慈悲精神,近可以落脚到现代公益慈善组织的萌芽。但是,我国的慈善史研究起步较晚,真正学术意义上的研究起步于民国时期,当时,一些学者在探讨历代灾荒的同时开始对慈善救济活动及思想进行初步研究。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政治运动、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人们对慈善事业的认知出现偏颇,相关部分的研究几乎完全停滞,一直到80年代,慈善事业及其研究都处于断层状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周秋光毅然投入到慈善史研究领域。
为什么要研究慈善史?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慈善史?
超级畅销书《人类简史》作家、全球瞩目的新锐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在其2017年出版的《未来简史》中说道:
“历史造就了我们现在的社会文化,而我们从出生开始就被现代的社会文化所影响。所以这就像是我们祖先从冰冷的坟墓里伸出双手,扼住我们的脖子,强迫我们朝着某个方向前进。学习历史是为了松开这双手,让我们可以看一看其他方向,试试不同的路。”
我们想,这就是价值。我国现当代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尽管起步较晚,但也有很大的进步和收获。但在新时代背景下,国家政策、社会环境、公众参与对公益慈善事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公益慈善发展自身也面临着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何直面迎对并尝试去寻找解决方案?可能需要我们正本清源,首先思考清楚中国公益慈善到底从哪里来?
2017年下半年,我们联合中国灵山公益慈善促进会共同推出“中国基金会发展简史(1949-2017)”,研究成果已经刊发在《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17年刊》。
与此同时,2018年我们也在策划十周年系列活动,以回馈关心中国社会建设、公益慈善行业和基金会行业发展的同仁。
2018年5月26日,我们联合益+学院、中国灵山公益慈善促进会、社会创新家共同举办“史与思:中国现当代慈善沿革”的公益沙龙活动”,并邀请了著名慈善史研究专家、湖南师范大学慈善公益研究院院长周秋光老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杨团老师、以及社会创新家创始人宋厚亮老师,与大家一起探寻中华慈善史,从中汲取力量。
扫描下方二维码立即报名或点击此处报名
规模:80人左右 截止5月23日12:00
周秋光,湖南省政协原常委、长沙市政协原副主席。现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湖湘文化研究会会长、湖南省慈善总会副会长;湖南师范大学慈善公益研究院院长、中国史一级学科博士点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二级教授、博士导师;囯家民政部“中华慈善博物馆”藏品征集工作专家指导组副组长、国家民政部“中华慈善博物馆”专家顾问。
杨团,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社会政策研究中心顾问;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是国家民政部特邀咨询专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专家组成员。兼任中国社会学会社会政策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灵山慈善公益促进会副秘书长、北京农禾之家咨询服务中心理事长、北京永青农村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等职。获评2013CCTV 年度十大慈善人物之一。
谭红波,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副秘书长
宋厚亮,“社会创新家”创始人,前《中国慈善家》执行主编
益+学院通过基于碎片化的信息整合和实战经验的知识共享,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提供给公益行业从业者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提供给公益组织解决自身问题接地气的服务,最终为公益行业建造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原为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是在相关政府部门指导下,2008年由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和有志于追求机构卓越、行业发展的基金会自愿发起的行业平台。基金会论坛坚持开放共享、追求卓越,旨在加强中国基金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促进中国基金会和公益行业的发展。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基金会论坛现已成为公益行业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知名品牌之一。
中国灵山公益慈善促进会,2012年由国家民政部批准并担任业务主管单位,以促进慈善、改善民生的“民生慈善”为宗旨,以促进人人都可以参与公益的“平民公益”为己任,致力于联合全国及海外公益慈善机构和人士,共建、共享集信息交流、教育培训、资源共享、国际合作四大目标于一体的开放性公益慈善平台。
目前,中国灵山公益慈善促进会已形成了年度《慈善蓝皮书》、中华慈善百人论坛、慈善蓝系列沙龙、知不知系列公益沙龙、为爱行走(大型公益徒步活动)、为爱联合劝募(O2O联合筹款平台)等慈善品牌,并在议题设置与研究以及政策倡导等领域积极参与,包括进行中国基金会发展史梳理与研究、推动建立中国志愿服务价值测量体系、推动中国民间组织参与慈善法开门立法等。
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中国公益慈善领域的高品质原创新媒体,汇聚“希望工程”创始人徐永光、敦和基金会执行理事长陈越光、中国扶贫基金会前执行会长何道峰、深圳国际公益学院院长王振耀、爱佑慈善基金会理事长王兵、免费午餐发起人邓飞、北京新阳光慈善基金会理事长陈行甲、益桥创始人王赛等社会创新思想者、行动者,旨在观察社会创新的发生过程,讲述社会创新家的故事,打造中国社会创新的思想高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