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学社团项目 | “苗绣”公平贸易订制
来源:
2018-04-23
324

苗绣没有绣谱,
见山绣山,
见水绣水,
见花绣花,
见鸟绣鸟,
这是苗人“道法自然”的朴素哲学

苗家有一句话“人比人,花比花”,这“人比人”是说苗族歌舞之间的较量,而“花比花”则是指苗族服饰上的刺绣。

苗绣,记载着苗族千年历史的“无字天书”,以针为笔,以线为墨,一幅幅动人景象跃然布上,令人叹为观止。长期以来,苗绣依赖着民间传承,传授方法为母传女,姐教妹,可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迫于生计,现代苗族妇女忙于外出工作,无暇学习刺绣,一百多种不同的绣法在这种自生自灭的状态下有流失之虞,其中双针绕线绣、破线数纱绣两种绣法已经濒临失传。

2006年5月20日,苗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称为“中国服装史上的活标本”。


2018年4月5-7日,来自上海中学的张语孙、樊君儒和柏可卉参与了【去远乡学手艺】的活动,来到了青苗人居住的老家寨。

在向当地绣娘学习刺绣的过程中,他们还请绣娘在服装上定制了一款绣品。
 
回到上海后,他们希望为绣娘提供一些刺绣订单,协助创造当地的生计就业。

项目流程 
 
参与者选择一件衣服(棉麻质地)
 
联系社团负责人并预付手工费(约 6小时 * 12.50元/小时=75元)和往返快递费 25元,共计:100元
社团负责人收集服装并拍照记录 
社团负责人寄出服装到苗寨
 ↓
1-2个月左右,刺绣完工,绣娘将服装寄回给社团负责人
↓ 
社团负责人根据记录发放服装 
社团负责人公布项目财务信息
发布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表情
全部评论
最新 最热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