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建设体育特色学校、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来源:
2017-11-07
214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印发以来,浙江省制定出台实施意见,创新机制、强化特色、夯实基础,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改革发展,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总体向好。

创新机制,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构建循序渐进、科学衔接的体育课程体系,其中小学课程突出基础性、趣味性,初中课程体现多样性、选择性,高中课程鼓励采用专项化教学方式。自2012年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以来,累计开发高中兴趣特长类体育选修课程超过1万门。建立和完善体育中考制度,合理搭配体能和技能项目,并结合浙江特点,将游泳项目纳入体育中考,发挥体育考试的导向作用,激励学生长期坚持锻炼。实行学生体质监测与公布制度,连续7年以白皮书形式向社会公布大一、高一、初一新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并将结果回溯生源学校,2014年起将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抽测通报制度扩展到本科三年级、专科二年级,形成学校体育工作倒逼机制。

强化特色,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光体育联赛计划,全面开展中小学篮球、足球、乒乓球、游泳联赛,形成“班班有比赛、校校有联赛”和省市县校四级联动的学生体育竞赛体系,仅篮球联赛就有近2000所中学、4万个班级、180多万名学生参赛,覆盖全省80%的中学、70%的中学生。实施学校体育特色培育工程,培育“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校园体育教育模式,推动体育社团和课外体育锻炼课程化管理,建立省市县三级体育特色学校创建体系,已建设598所体育特色学校、814所国家级及省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加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和特色项目建设,建有9个项目的18支高水平运动队和75个特色项目,培养了一批知名优秀运动员。大力推进高校体育俱乐部制改革,建成高校体育俱乐部(社团)2000多个,支持和推动高校承办高水平比赛、开展体育活动、培养体育后备人才。

夯实基础,完善学校体育支撑保障体系

将体育教师纳入中小学骨干教师“领雁工程”,依托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平台,以5年为周期,每个周期完成不少于360学时的培训。积极推进教体结合,聘请专业运动队、职业体育俱乐部的教练员和运动员定期到学校指导,提升学校体育专业化、科学化水平。结合教育现代化县、标准化学校建设,大力改善学校体育场馆设施,连续两年实施学校塑胶跑道建设工程,中小学塑胶跑道覆盖率达95.46%。以承办第十三届全国学生运动会为契机,对全省15所高校和7所中学的25个场馆进行了高标准改造。全面实行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与评估制度,将学校体育作为教育评估、考核、督导的重要内容,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三年下降的地区和学校实行“一票否决”,促进学校体育健康发展。

本文内容来于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图片来于网络。部分内容有删改!

发布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表情
全部评论
最新 最热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