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唤醒社区情怀 共创美好街巷
——背街小巷治理中的多元主体参与
论坛邀请函
社区由一个个小家组成,走出“小家”,经由一条条小巷,我们与社区产生了连结;与此同时,一条条小巷,虽背街而立,但对外它是城市的“里子”,对社区百姓则是自家的“面子”,因此如何治理好背街小巷这一城市的“里子”与自家的“面子”,需要地区管理者、社区居民百姓、关心社区建设的社会组织、企业单位等多元主体的共同思考与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时曾强调,“既管好主干道、大街区,又治理好每个社区、每条小街小巷小胡同”,在此背景下,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发文,提出了《首都核心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三年(2017-2019年)行动方案》,并具体提出了“十无一创建”的具体工作要求, “十无”即:无私搭乱建、无开墙打洞、无乱停车、无乱占道、无乱搭架空线、无外立面破损、无违规广告牌匾、无道路破损、无违规经营、无堆物堆料,“一创建”即:创建文明街巷。
基于以上背景,特举办此次论坛,拟邀请政府代表、社区居委会代表、社区居民代表、社会组织代表及企业单位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背街小巷治理中不同主体的思考与行动建议。
在此诚邀对此议题感兴趣的社区工作者、公益机构伙伴、学术机构代表共同参与此论坛活动。论坛具体相关安排如下:
一、论坛组织单位:
论坛主办方: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街道办事处
论坛承办方:北京市恩派公益组织发展中心(里仁社区团队)
论坛协办方:东直门街道社会治理研究与支持中心
二、时间:
2017年7月19日10:00-11:00
三、地点:
东直门街道清水苑社区活动室(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北大街甲6号院)
四、议程安排:
(一)主办方代表致欢迎词:东直门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张恩平
(二)主题发言:用以柔克刚的行动唤醒共同的社区情怀
(三)话题讨论:如何唤起社区居民在街巷治理中的参与感与获得感
(四)现场互动:邀请现场参与者参与此话题互动讨论
(五)话题讨论:不同主体对于今后参与街巷治理工作的角色思考
(六)论坛总结发言:北京城市学院副教授林霞
五、论坛嘉宾介绍(按发言顺序)
殷金凤:2000年从事社区工作,现任呼家楼街道呼北社区党委书记。连续四届区人大代表(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届);三届市党代表;四届区党代表。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时代先锋好;最美社工;感动朝阳十大新闻人物;朝阳区突出贡献提名奖;身边好人等奖项。连续三次陪同三届中央总书记植树。
闫加伟:社会创新实践者,国安社区副总裁。中国第一批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中国最早的社工协会创始会员,曾工作于浦东最基层社区,有丰富的社区工作经验,有上海最早的社工师资质。曾在共青团、文明办、文广局等政府部门长期工作,从事志愿服务、社会组织、社会创新事业。曾创办2家社会组织(其中一家为上海最早的社会组织服务枢纽型平台),指导数百家公益组织的成长发展。2015年初,建立壹号社会创新群。2016年11月,开设“社会创新者说”自媒体。首创“青年自组织”等工作名词,开创了共青团领域青年社会组织工作的先河。著有《草芥——社会的自组织现象》、《磨合的空间——政府市场社会融合发展模式》。现致力于市场力量参与社会创新的创新实践,并密切关注公共空间运维、社区自治、城市更新、志愿服务、社会企业等领域,期待在社会创新的路上与你相遇!
姜春燕:2003年从事社区工作至今一直担任新中西里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曾荣获爱岗敬业党员标兵称号。
所在社区曾荣获:28网格老干部学习小组荣获-- “北京市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28网格老干部学习小组被评为“东城区社区离退休干部服务工作示范点”。新中西里社区党委连续三年被评为东城区“五星级党组织。”新中西里社区党委连续多年被评为街道级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获北京市先进居委会、首都文明社区、智慧社区荣誉称号。
赵慧超:退休后积极参加社区各类活动,按时积极参加本楼卫生清理工作,宣传党的政策法规,促进邻里和谐互助。现在任东环社区居民代表,社区一支部支部书记、社区社会组织《洁雅小分队》队长、社区志愿组织老乐会成员。2011年参与组建了社区“洁雅环保”小分队,组织队员清理粉刷社区楼内小广告的活动,对楼内进行定期检查巡视。2016年成为“老乐会”的主要成员,负责团队财务等工作,带动队员积极为社区高龄老人服务。
何可人: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教授,对外交流项目主任,第16工作室导师及国际交换工作室导师。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建筑学学士,美国圣母大学建筑学硕士,奥地利维也纳应用艺术大学访问学者及哲学博士在读。在美国纽约建筑事务所工作7年,考取美国纽约州注册建筑师。回国后在2007年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教学,主要负责建筑历史与理论教学研究,城市设计和住区设计实验工作室以及本科毕业班工作室。曾任丹麦奥胡斯建筑学院客座教师,英国建筑联盟(AA)客座评图教授,现任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建筑系客座教师。2009年至2011年曾兼任英国王储建筑环境基金会中国项目顾问,在北京,浙江,河北负责多项城市更新,新农村及棚户区改造项目。翻译著作有《古典主义建筑--秩序的美学》,《伟大的建造家》,《荷兰建筑百年-从贝尔拉赫到库哈斯》,并在专业期刊发表大量论文。负责策划过在北京,上海,丹麦的多个建筑专业教学展览。
谢灵芝:北京里仁社区建设促进中心项目主管。在居民团队的动员、挖掘与培养方面具有丰富的实务经验,连续三年负责北京地区“汇丰社区伙伴计划”项目的全面统筹工作。
林霞:工作教育科研18年。资深社会工作督导、执证中级社会工作师、我国首批婚姻家庭咨询师,首批青少年抗逆力训练师。热心以社会服务和研究推动专业教学,践行“用生命影响生命”的社工精神。研究兴趣为青少年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社会工作督导、社会组织能力建设等领域。社会职务有:中国青年人才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社会工作协会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委员会理事、中国社会工作学会个人理事、中国社会工作协会社会工作师委员会个人会员、北京恩派(NPI)社会公益创业导师、北京市海淀区睿搏社会工作事务所副理事长等。曾任朝阳区社会办政购项目评审专家、北京市东城区少年法庭社会调查官等,并先后在北京市丰台区社会工委、北京市东城区司法局阳光中途之家挂职。
六、报名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