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食地景、生态堆肥这些炫酷的技能统统交给你,快加入吧!--慢食生态社区第三期生态共修营
把美学融入到农田种植,
让蔬菜即能食用又像花儿一样漂亮;
不再为厨余垃圾苦恼,
让垃圾变废为宝造福你的花园;
用新的方式建造田园,
让乡村建设炫酷又好玩!
为了让更多的伙伴加入乡村建设的队伍,让大家能够认识并掌握健康环保、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我们特别在清明期间准备了乡村建设技能干货--生态设计共修实践营,在这里你可以与设计师一起来打造建设方案,学习理论知识,并亲手将你的设计方案付诸实践,以学习+建设的方式,彻底的掌握一门技术。
还有配套大礼包:课间可以了解中国乡村建设各地案例,有国际慢食运动经验分享,顺义舞彩浅山郊游,分享收获农场交流参观......
乡建慢食生态社区为大中华区慢食科学委员会首个慢食社区,位于北京顺义区龙湾屯镇大北坞村,占地面积7000平方,由梁漱溟乡建中心建设运营,坚持生态有机、环保可持续的生活理念,营造服务于当地的和谐共荣社区。
乡建慢食生态社区根治本土,陪伴营造,致力于共同参与的、可持续、相互支撑的生命和艺术表达;致力于建构尊重个体和整个系统价值的,倡导朴素、互助的,尽可能减少对生态圈伤害的新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这样的理念应是实践的和可传播的,她将如一粒在充满想象和思索的土壤中的芥菜种,蕴含仁爱、智慧的基因和对时代人类处境的关怀。
在这里建设链接农民、青年人、市民、乡建知识分子、公益组织、乡建志愿者的生态社区,为有梦想的乡建人提供交流的平台,分享乡村建设经验及资源,传播生态及可持续理念。挖掘在工业化、市场化中逐渐消泯的村社互助文化、传统技艺、生态素材,融合当代不同国家和地域的可持续探索的实践,并将之应用于慢食社区的建设、营造和传播过程中。
本期共修营主题:可食地景+堆肥
课程时间:4月2日--4月6日(共5天)
主题一
可食地景(edible landscaping)
顾名思义,不是简单的种地,而是用设计生态园林的方式去设计农园,让农园也变得非常富有美感和生态价值。
与其说可食地景是新事物,不如说它是传统文化的复兴。将农作物和装饰性植物种在一起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在古巴比伦和古埃及的园林都用到过可食地景的技艺。早在10世纪,本笃会的僧侣就在玫瑰园的外围种植草药。直到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才开始有意识地将农作物和纯粹装饰性的植物分开来种植。
现代城市田园到1970年代才经历了它的复兴。到今天,出于保护环境和改善食品安全的考虑,它更加成为人们热衷的话题。在自家的前庭后院种蔬菜、水果和草药可以省下很多钱,同时也是降低食物里程和家庭能耗的好办法。
主题二
生态堆肥
堆肥是利用含有肥料成分的动植物遗体和排泄物,加上泥土和矿物质混合堆积,在高温、多湿的条件下,经过发酵腐熟、微生物分解而制成的一种有机肥料。
生活垃圾堆肥处理后的产品,主要是用于改良土壤用,优质垃圾堆肥用于农业生产,不仅可增加土壤腐殖质和养分,而且堆肥中有机质与土壤结合,可使粘质土壤疏松,对砂质土壤则促进其结成团粒,以致明显降低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通风、保水和培肥的功能,同时能促进植物根系的增长。
据研究表明,优质堆肥施用适量,一般均有较好的增产作用,尤其用于中低肥力的菜地或新菜地,增产效果更好,而且可提高蔬菜品质,降低烂菜率,增加蔬菜中钙、钾含量,明显降低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
内容安排
讲师介绍
许义兴
1973年生于中国山东,1995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建筑系,曾经工作于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和张永和的非常建筑工作室。2001年起,与合伙人创建百子甲壹建筑工作室。2006年,赴欧洲旅行考察,并独立创立阿尼那建筑艺术,从事建筑实践。2007年与艺术家合伙人在北京798艺术区共同创办逗阵联合空间,从事建筑实践的同时参与艺术展览和创作。2008年与薛珊珊、本杰明•贝勒在北京798艺术区共同正式创建aYa阿尼那建造生活,即北京阿尼那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许义兴专注于对民间建造和手工艺传统的继承与发展,通过大量的田野调查和严谨的营造学研究,建立民间建造的相对完整的体系,并通过创造民间建造的活动让传统焕发新的生机,同时带动当地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的整体可持续发展。
乌云德力格尔
1988年生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2014加入阿尼那建造生活工作室,参与建筑及景观等设计工作。2016.4月参与EDE生态村构建课程。2016.10月参与PDC朴门永续– 绿色技能工作坊。
乐土.生态村 -- 践行全球生态村的理念,根植本土,陪伴营造,尊重和支持所有的生命、文化与艺术表达,以及精神追求的多元化与差异,形成新时代新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乐土.生态村 -- 是我们找寻已久终于可以安顿的心灵家园;根植本土,陪伴营造,与一批城市社会精英的下乡耕读共同构建生态村,建设成为中国现代乡村的样板,带动中国乡村生态文明的建设。
课程费用
☑ 全程费用:1000元/人,儿童半价。
☑ 费用包括:讲师课程费用、全程食宿、保险、材料费。
☑ 不包括:往返交通、个人额外消费。
报名方式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https://jinshuju.net/f/nRuseK,本期招收学员15-20人,也非常欢迎亲子家庭报名参加。
收到工作人员电话或短信即可支付费用至支付宝帐号(帐号:1394667060@qq.com 户名:郭巍),备注姓名+报名共修营,收到费用即为报名成功。
如因个人原因已缴纳费用却无法参加课程,费用将全部扣除不予退还,请您知悉。
注意事项:请自备非一次性的环保洗漱用品、水杯、衣物、文具、个人常备药等
交通信息
地点: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大北坞村中国人民大学乡建中心培训基地(地图定位乡建中心培训基地)
公交:可先到达最近的地铁站---15号线俸伯站, 转乘公交顺31到达龙湾屯镇站,步行1000米;或转乘顺36到达大北坞村站,下车即可。
报名联系:18612617904 郭巍
关于我们
北京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 (以下简称梁中心) 正式成立于2004年,是以新乡村建设事业为核心,以推动农民合作与城乡和谐发展为宗旨的民间组织。梁中心是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的分支机构,前身为 《中国改革》 杂志社大学生支农调研项目部。
十年来,我们已在全国各地建立乡村建设试验基地70余个,每年培养农村发展骨干人才20余人,每年培训农民300余人次;我们与全国200余所高校的学生支农社团建立了友好的合作关系,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参与支农调研和新农村建设行动累计已达十万人次,志愿者足迹遍及全国27个省的农村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