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对接 > 详情
“有爱无碍”之心智障碍人士外出训练项目


一、项目概述
残疾人属于弱势群体,而心智障碍人士则是这一群体中人数最多、困难最大的一部分。心智障碍人士由于缺乏独立生活、社会交往和职业技能的能力,相当一部分心智障碍者已经成为家庭的后顾之忧和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因此,我们认为对心智障碍人士进行各种康复训练不仅可以改变本人和家庭的命运,还可以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为了让更多的心智障碍人士能够享有康复的权利,甘肃慧灵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专门成立了日间训练中心,采取社区化的服务模式,利用商场、超市、公园、学校、居民小区等社会资源,为心智障碍者提供户外小组活动和个别训练服务,帮助他们学习掌握生活常识和技能,增强自理自立能力,以便他们更好的融入社区生活。
二、项目背景
据有关资料披露,目前全世界大约有近一亿人是智障人士,占全球人口的3%。在中国,心智障碍人士约有1200万,其中未成年人约600万人;兰州市大约有15600多个心智障碍人士、8000多自闭症孩子,约2.4万的心智障碍家庭。因为先天或后天的原因,他们在智力认知上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和残疾。在社会特殊群体中,他们是更为特殊的一族。作为社会特殊人群的心智障碍者,往往比一般人更需要得到社会各方面(其中自然包括他们的家人)的关爱、包容、同情、帮助、支持和培养。处于当下的社会转型时期,生活在兰州这个较贫困地区的心智障碍者们更需要社会工作者及社会各界的帮扶,助他们走出自卑和封闭的世界,走向社会,走向幸福生活。心智障碍人士尤其是中轻度心智障碍人士也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也渴望着幸福和得到社会的接纳、得到人们的关心和尊重,和社会绝大多数成员一样,过上自食其力、自得其乐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也许,智障人士的人生说不上有多么的精彩,然而,他们应该和智力正常人一样,在人生的路上得到应有的合情合理的发展与进步。只是,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他们为此要面对很多的困难与挑战,要付出较之智力正常人多得多的努力,这就需要我们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各界也包括他们的家人给予更多更有针对性和更具人情化、人性化的关心与扶持。
三、受助对象分析
心智障碍者与一般人一样,有物质及精神方面的需求,他们需要衣食的基本保障,也需要别人的关怀和接纳,需要展现自我的机会,以确立自信心。但在某些方面与常人还是存在很大差异,具体表现为:第一,在学习能力上,他们的学习持续性较短,记忆力差,应用能力低,学习的动机出于自发,领悟力及理解力薄弱。但如果我们加以长期培训,这些方面的欠缺都会改善。第二,在感情方面,他们的思想比较单纯,很愿意与外界人士交流,给别人以热情的回应,所以应该让学员多接触社会,与更多的人去交流。第三,在沟通方面,他们的表达能力差,一些学员不能用很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我们应该多了解他们,在他们借助手部动作表达时可以快速反应他们的表达需求。第四,在兴趣方面,他们爱好特别广泛,我们要加以培养,让他们在某一方面的天分得以充分发挥。
四、项目实施目标
(一)培养心智障碍者独立生活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其像普通人一样享受社交、娱乐等的快乐;
(二)提升社会各界正确对待、接纳智障人士的意识;
(三)通过此行,社会公众更多的认识和了解心智障碍人士生活和需求,从而引起公众对智障人士不同形式的关注和支 持。
(四)学员对日常生活方面的知识有一个深入接触及认识;
五、项目执行计划
(一)成立项目团队,做好活动分工安排,指定项目总负责人,并组建专业的项目前期和后期的评估团队;
(二)项目负责人在项目活动前安排好相关事宜并购置齐全活动所需用品,如交通路线、食物等;
(三)在活动前协调好志愿者并给与相关培训,志愿者统一着装,佩戴工作牌,保持良好形象,在活动期间服从分工,要时刻注意学员安全;
(四)小组老师及负责人协调制定外出训练设计安排表,计划一月外出安排10次;
(五)小组老师和志愿者在外出期间要注意学员的人身安全,在此基础上为学员解说训练事项,如一些机械的操作和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一些名胜古迹及文物的历史由来等等;
(六)一个月活动结束后评估团队对学员进行全面评估,撰写评估报告,在评估报告的基础上总结不足。
六、创新性或项目意义
(一)向社会各界人士传达关爱心智障碍者的理念,让社会以和谐、
以高德为主旋律的向前发展;
(二)项目的实施可以引起社会多数人的关注,为他们争取到更多
的社会资源;
(三)有助于学员融入社会,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丰富他们的生活;
(四)学员的自信心得以提高,内心得到极大的满足,有助于学员的健康成长。
发布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全部评论
最新
最热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