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对接 > 详情
走近城市边缘的流动人口,去志教而非支教--真爱教育中心


头顶的太阳如同一轮明月,流出白苍苍的光。雾霾纷起的北京城里,好像人人都起了警惕,格外关心着健康。但也不过那两三百米的距离,亮闪闪的高楼瞬间就被削成了破旧的平房,平整的马路扭成了曲折颠簸的小巷,低矮的屋檐间川撘着乱糟糟的电线。路上那些戴着各式口罩偶或朝向天空皱皱眉头的脸孔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群衣着简单埋头干活的身影。这里是北京市最大的流动人口聚集群落,石景山区衙门口村,同时也是一日公益NGO开放日的第三站,北京真爱教育中心就扎根于此。
这里的孩子真多
这个周六的清晨,在幼儿园的场地上,孩子们正在做着早操,稚嫩的说笑声托着柔软的身体,仿佛连空气都和蔼起来了。虽然是周六但由于父母们都还要外出打工,所以孩子们依旧在学校里度过。环顾四周,条件却是简陋的——正在那场地的正上方,悬着一根长绳,上面挂满了萝卜干——这是要在日后作为孩子们午餐的食材。紧挨着幼儿园,是小学。平房就更缩小了些,像一节没有了车轮的火车厢。卫生间的屋檐露出了大的缺口,想要在操场上找块平整的地方却也是不容易的。这就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处境。
除了在幼儿园和学校,在巷子里还总能看到一个个穿梭玩耍的孩子,大多都是中学前的年龄,不禁感叹这里孩子可真多啊。
真爱教育家庭学习中心
目光一转,紧挨着校门口的就是真爱教育家庭学习中心。走近一瞧,还是一群可爱的孩子们。他们有的在地上摆弄着玩具,有的在互相追逐,还有一个小女孩安静地站在书架旁,仔仔细细地按着顺序把书摆好。周围的色彩明亮起来了!照片墙上留下了来自不同家庭、年龄各异的孩子们在历次活动中的欢快身影和甜美笑容,旁边还摆着他们亲手制作的彩泥和涂鸦。
真爱家庭学习中心是一顶用爱撑满的阳光帐篷,它坚实地落在了流动人口社区稍显芜杂的草地上,接纳了这些孩子,并蓄积了尽可能的养料,滋养着他们的眼睛和心灵。
迫切而又谨慎地,营员们开始入户访谈
从中心出来,营员们开始分成各个小组,到社区的各个家庭中深入访谈。一行人穿梭在狭窄的小巷子里,真切地感受到公共环境的糟糕,由于租住人口的流动性,邻里之间很难形成有效的协调合作机制以应对公共环境问题,而在社区中又并没有一个完整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环境自然就变得糟糕起来——政府的不管理负着大责任。
访谈的气氛宽松而自然。营员们亲切地问着问题,家庭成员也大方地回答着,并没有丝毫的不知所措。原来,这已经是真爱教育组织的第19期入户访谈了——从最初的挨家挨户进行宣传,到真爱教育渐渐地为社区中的人们所熟知,他们的脚步始终迈得踏实。
营员们围绕着家庭子女的受教育问题,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深入交流,形成了各自的认识。这些家庭对于子女的教育问题主动与偏失并存,虽然坚定认为子女的教育十分重要,但又觉得茫然,并没有长远细致的规划。游离在城乡边缘的他们,面临着去与留的选择,公立学校入学难,返乡又会出现教育断层,坦言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他们希望子女未来发展得好,却把生活的重心都压在了挣钱这一点上——他们想多挣点,再多挣点,这样子女以后的生活才有物质基础。隔代教育的现象十分普遍,祖父母一辈在很大程度上担任了父母的角色,有些子女甚至很少能见到自己的父亲。此外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的缺失也使得他们难以融入城市,对于自己的角色定位始终十分模糊。
真爱教育都在做什么
这些问题的发现,促使着营员们的深入思考,下午大家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了一场动情又理性的分享探讨。
而随后,郭斌老师以真爱教育执行主任的身份与营员们展开了座谈。事实上,真爱教育正是郭斌老师于2004年12月一手创办起来的。郭老师讲到:“我是从98年开始从事教育的,最早在西部的农村,教小学五年级,当时遇到了一个不能讲话的孩子,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使孩子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时我自己也对教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自己在农村学校、城市学校、私立和公办的学校,从老师到管理者都经历过。我们身边很多孩子都会面临很多困境,爱他们的老师对这些孩子的困境一无所知。我小时候是一个困境儿童,我原来用左手写字,后来强行矫正过来以后出现了语言障碍,我的反思和思考从我自身成长过程而来。”
其实,真爱家庭学习中心作为一个儿童成长、家长培训、社会融合平台只是真爱教育的一个缩影。困境儿童是一个十分重大但又常常为人们所忽略的社会问题。它包括传统困境儿童即生存型困境儿童,和新困境儿童即发展型困境儿童。
真爱教育的使命即是“运用多元困境儿童及家庭支持模式,提升困境儿童生命品质”;真爱教育的愿景是“让困境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拥有一条宽阔的人生大道”;真爱教育的价值观是“保存真,分享爱,寻求美”而真爱教育的总目标则是建立起“困境儿童及家庭全社会支持系统”。他们所做的工作包括:(1)倡导:政策倡导(两会提案,内参等);众倡导(社区,企业,高校,中小学等)。(2)研究:基础研究;行业深度研究;应用研究。(3)项目:社区家暴困境儿童保护项目传播(微电影,论坛等)干预项目。
真爱教育在传达什么
“理性公益”
曾经有个企业欲帮扶农民工子弟学校,让郭老师帮其找一家学校,他们的条件是,这个学校越破烂越好。“似乎谁的学校办得不好,就应该受到资助,这容易让这些学校的创办者成为社会活动家。”郭老师这样讲到。公益不应该被曲解为一种眼泪与悲情公益,它应该是一种高效率的可持续的理性行为。公益不应该发展出马太效应,以至于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公益首先应该是一种社会工作,而不应当被理所当然地供成高高在上的善举。这样,我们才能做到理性公益,而只有理性公益才能达到我们所要达成的公益目标。
“志教精神”
“志教”意为有志于教育,是特别要和“支教”区别开的。传统的支教活动只是单方面的给予,未能造成根本的影响和改变。它是不可持续的,在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的同时,也常常使得公益精神遭到挫败,不可避免地产生无力感。而“志教”则应该体现出平等和尊重来。它是双向互动的,提倡以一种创新的理念去对支教对象产生影响。它可以持续进行,并不局限于短期的,浅显的功效。
梦想的升空总是需要众人的托举,就好像太阳的温暖总是福泽万物。郭老师当年还是一名工科毕业生,如今却已经在“保存真 分享爱 寻求美的教育”这条路上走了这许多年,把光和热带到无数孩子的身边。其实,在这条路上,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那么,又何妨散出一点我们的光和热呢?如果你也想要加入进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那么赶快联系我们吧!欢迎发送邮件给一日公益小编们~yirigongyi@163.com。
~~~~~~~~~~~~~~一日公益,欢迎你来认识我们~~~~~~~~~~~~
一日公益简介:
一日公益是为那些认同人生有不同可能,渴望深入社会去实现改变的青年提供支持和伙伴,创造资源和条件的平台组织。让青年人在实现自我价值的路上有信心和勇气,并且有途径和技能。
我们的态度:
跳出功利,追求意义;脚踏实地,敢想敢做。
我们在做什么:
1.一日公益青年发展营:创造志同道合的多元社群,一同体验探索和实践的魅力。
2.阅读和发声:撰写并推荐公益与社会创新领域的好文章。我们长期面向社会各界约稿,如果你对公益、社会创新、青年发展等方面有感想和体悟,敬请踊跃投稿,让更多的人听到你的声音。
3.人才输送渠道:分类发布公益活动,拥有自己的公益人才储备库,承担NGO定向招募实习生、志愿者的输送管道。欢迎更多NGO或其他组织洽谈合作!
一切信息均可发至:yirigongyi@163.com
编辑:刘增义
发布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全部评论
最新
最热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