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应用 + NGO = ? 辅仁淑凡诚征合作伙伴
来源:
2013-12-05
3230
\"\"
 
辅仁淑凡作为中国心理学应用领域具有自己服务特色的公司,愿意与所有NGO同仁一道,分享专业领域内的所知所得,将心理学应用的成果,服务于所有有需要的人群。我们的管窥之见,与大家分享,正是希望有志于利用心理学帮助目标受众或提升组织机体健康的单位和个人与我们做更深入的探讨与合作。为NGO事业提供更丰富更深入的服务,欢迎大家与我们联系!
 
联系方式:62227751   4000407005
 
辅仁淑凡简介:
作为长期从事心理学应用领域的专业公司(北京辅仁淑凡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师范大学郑日昌教育科技发展中心),辅仁淑凡接触过很多公益性质的组织,更曾经为诸多公益项目服务。我们曾经应民政部门邀请为灾区提供心理援助与心理辅导;与福利单位合作为孤寡老人举办心理讲座;受地方残联委托进行残联工作人员与残疾人家属的心理测评分析;帮助政府部门建立针对孤儿的心理咨询室;入驻某戒毒所辅助吸毒人员远离毒品。从某种意义讲,心理学工作的本质与许多NGO组织有相通之处,我们都有帮人排忧解难,为人创造快乐,打造美好生活的职业诉求。
 
辅仁淑凡观点:
NGO与心理学应用类比
比较NGO事业与心理学应用,我们有很多类似之处,而这些特点又给了两个看似无关的领域合作发展的可能。
 
1.历史由来与发展
两者都起源于西方,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实现本土化,将本领域的精髓与中国国情进行结合。
 
2.社会认同与认可
NGO和心理学应用,都曾艰难起步,并在近些年获得了更多的认同与认可。无论是志愿者组织和慈善事业,还是心理健康关注程度,都日益成为社会的话题和大众的焦点。
 
3.社会意义与目标人群
NGO与心理学应用,其社会意义都在于为最多的受众提供正能量,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人快乐的事业。两者面对的目标人群,有很大的重合度。
 
4.未来发展与合作契机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两者的需求都在日益增加。NGO组织专注于某个受众群体,心理学应用可以为心灵提供能量,可以预期,两者的结合,会使更多的人受益。
 
心理学应用为NGO服务
心理学应用,可以针对所有人,主要通过如下的方式为用户提供帮助。
 
1.心理测评,全面反映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并由此发现心理亚健康状态。
 
2.心理分析,分析个体心理健康状态,并提出建议意见,以帮助个体摆脱心理亚健康状态。
 
3.团体分析,总结分析特定群体的心理状态,发现群体心理特征与异常个体。
 
4.心理辅导,针对个体或团体的心理帮助,形式包括讲座,咨询,团体活动等。
 
综合考量心理学应用,不难发现其所有方式方法都可以为NGO组织及其受众服务。NGO针对的特定群体,通常有其独特的特点。除了外在的物理表现形式,其心理特征,更有别于其他人群。例如,残障人士通常自卑或是敏感,社区矫正人员常见的心理焦虑与逆反,孤寡人士与社会脱节或心理自我封闭。这些问题,是NGO组织和志愿者经常面对的现实情况。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完全可以使用心理学的手段,帮助受助人群矫正心理问题,回复正常心理状态。我想,除了物质的帮助,心理的矫正,也是帮扶NGO目标人群不可忽视的工作内容。
 
NGO事业是心理学应用的舞台
心理学应用的服务,已经由传统的纸笔量表测评,人工分析与面对面辅导,发展为依托新媒体平台,跨域时空局限的全方位服务。仅就我们公司而言,目前我们提供的心理学服务,包括了基于互联网与移动终端的自定义心理测评服务,结合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心理学产品,全国400电话咨询,自定义落地咨询与心理辅导服务等。任何NGO组织如果愿意,都可以对受众对象进行有针对性的定制心理测评,然后根据测评结果,针对个体或群体进行心理辅导和心理帮助,并可以获得针对特定群体的心理状况分析报告,更好的针对人群特点为受众提供服务。因为NGO组织的特殊性,它天然的划分出了不同的目标人群,因此可以更好的利用心理学技术,实现特定团体与个人的心理健康分析和帮助。因此,NGO组织,为心理学应用提供了舞台。
 
NGO从业者与心理学应用
NGO组织,除了受帮助的特定群体,还包括了广大从业人员,无论是组织者,志愿者,捐献者,他们对社会作出了无私的贡献,他们也应该受到关注和重视。从心理学角度讲,面对弱势人群和社会不阳光的一面,对NGO从业人员的心理也有不良的影响。如果考虑个体的困难,家庭的压力,社会的不理解,NGO从业人员其实背负着异于常人的心理负担。这些都可能是心理亚健康状态的诱因,因此我认为NGO组织自己,也应该建立心理健康管理机制,让帮助他人的人也获得帮助,可以更轻松快乐的生活。
 
 
 
发布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表情
全部评论
最新 最热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