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对接 > 详情
读书会—《变迁:现代化冲击下的中国与巴西乡村图景》


相信每个人都和我一样,拥有读书的热情,渴望透过阅读来静心思考、拓展视野,了解社会或者认识自身;我也相信我们共同希望能够一起读书,在彼此交流和讨论中拥有行动的动力和力量!
由于共同的期待,我们在“小泥屋”中同行至今,是时候总结过往,整理行囊,继续前行了。近日,“小泥屋青年读书会”发起人刘源、韩红梅和几位青年朋友围桌而坐,共同回看来路,以下是我们这次聊天的只言片语,与小伙伴们分享。
刘源老师在一元公社的平台上发起创立“小泥屋青年读书会”,作为一名长期扎根在发展领域工作的人类学学者,她经验丰富,带领一批年轻的NGO工作者,在长达两年的阅读计划中,对青年人的成长抱有极大的耐心和关怀。
她说,之所以通过“一元公社”平台鼓励青年NGO工作者走进人类学书籍,是因为人类学更重视人性成长和觉醒,当我们去做社区发展工作时,更需要带着人文关怀的视角,去发展一种和社群一起工作的能力和情感。要看到并珍惜社区的价值,破除主流文化评价标准,要追求社群的主体性和自觉性,激发出草根的活力。
她也看到青年人成为公民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TA们肩负推动社会改变的重任,但是这条路不容易,在获得鼓励和支持的同时,青年人要有觉察,更要踏实和耐心地从读一本书开始,要有回归到泥土、乡村、社区的耐心,看清楚自己和他者的关系,要在文字记述中寻找那些虽不能亲身经历但依然饱满的生命力,要在阅读中开阔更丰满多元的视角,这会成为青年人成长中特别宝贵的财富。
因此,在新的读书会中,将会做出一个重要调整——我们希望彼此走得跟近更紧密!改变过去开放式阅读方式,不鼓励旁听,发展阶段性阅读计划,参与者需有承诺有产出;三个月三本书,定制主题阅读计划,分享读书笔记,邀请大师点评,一年结集发布。
在这个阅读小组中,更重视青年人自觉成长发展,阅读时间弹性调整,考虑每个参与者的能动性。主要邀请在发展领域工作的青年人和对社会发展议题关注的青年志愿者。快来阅读吧!
第一季:变迁:现代化冲击下的中国与巴西乡村图景
阅读书目:
1、《中国在梁庄》(作者:梁鸿),
作为年度好书之一,这本源自作者血脉之感的纪实性作品给我们展示了中原大地一个小村庄,金钱、环境与亲情,青年、老人和儿童……不同的主题不同的人群,都在现代化冲击下陷入迷茫和无助,偶有亮点却难以让人释怀。
2、《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家庭和亲密关系》(作者:阎云翔),
前中国东北插队知青,现位列美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阎云翔老师的每部著作都非常棒,不仅带读者走进中国乡村,而且以训练有素的人类学笔触给读者分析现象之后的文化脉络,读之受益颇深。
3、《远逝的天堂:一个巴西小社区的全球化》(作者:{美}康拉德 科塔克)
这位美国人类学家对中国学界并不陌生。正是通过他编写的人类学教材,中国学人开始自己的人类学之旅。本书是作者为了其学生和其他对人类学有兴趣的读者专门而作,书中跨越了作者在巴西一处长期调研点40余年变迁历程,涵盖了几乎所有人类学研究主题。除了跟随作者笔触前去这个小村庄游历一番,从本书中学习到村庄田野调查的步骤和技巧可以说是额外福利了。
阅读时间:
2013年12月到2013年2月,每月1次,某个周末半天(时间要考虑参与者的灵活性,每月都会发布阅读通知)
阅读地点:
一元公社(北京朝阳区西坝河南路甲1号新天第B座2304)
你需要具备的条件:
1、你有足够的热情去阅读,并愿意从阅读中分享经验;
2、保证一个阅读季要完成三本书;
3、确保全程参与连续三个月的读书会;
4、每个阅读季要完成至少一本书的读书笔记或者一篇读书报告(可独立成篇,也可覆盖三本书内容);
读书会能提供的支持:
1、一个集体的阅读空间;
2、一位老师的导读分享和长期陪伴;
3、一个主题系列的读书计划的学习;
4、每篇阅读笔记和读书报告的点评。
报名方式:发送邮件到 yiyuangongshe@gmail.com,每期十个名额,先到先得,优先考虑NGO青年工作者和志愿者。
注意:
1、每位参与者缴纳50元阅读基金,期满全程参与者退回,或者成为读书会的发展小金库,支持集体活动。
2、每位报名者请写出200字以内的阅读期待。
主办机构:
一元公社是一个开放式公益活动中心,因为边缘人群提供活动空间的愿望而成立,开发和支持各类公益创意活动,一周七天开放,全部工作由志愿者承担。
北京有机农夫市集由关注生态农业和三农问题的消费者志愿发起,旨在搭建一个平台,让从事有机农业的中小农户能够和消费者直接沟通、交流:既帮助消费者找到安全、放心的产品;也帮助农户拓宽市场渠道,鼓 励更多农户从事有机农业,从而减少化肥和农药带来的环境污染、维护食品安全、实践公平贸易、支持乡村发展、倡导绿色生活。
.jpg\")
QQ群:114704968
发布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全部评论
最新
最热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