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O企业沟通指南免费下载
来源:
2012-11-30
2223
由德国海因里希•伯尔基金会(以下简称伯尔基金会)和欧洲欧盟驻华代表团资助编撰的《NGO企业沟通手册》今天在北京以印刷版和网络版出版发行,读者可免费下载。这是国内第一部专为本土民间组织编写的关于如何跟企业打交道的指南。
 
历时一年编写而成的《NGO企业沟通手册》收入了来自NGO、企业、非公募基金会、公益组织孵化器等方面的37个案例,展现NGO与企业打交道过程中常见的三种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特别探讨了NGO如何监督企业实现其社会责任的话题,全面讨论民间社会与企业这两大部门之间如何开展长期的、可持续的沟通合作以解决社会问题,建设和谐社会。
 
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以下简称中国民促会)和Internews北京办公室国际传播促进中心全力协助了本手册的编写发行工作。
 
“该手册与2008年伯尔基金会和中国民促会合作出版的《草根组织媒体工作手册》(以下简称《媒体手册》)一样,是NGO能力建设丛书的一部分,是免费提供给NGO工作人员和关注公益事业的人士的。《媒体手册》是该系列丛书的第一册,而《NGO企业沟通手册》是丛书的第二册。”伯尔基金会中国项目办公室首席代表博盟 (Michael Busgen) 说。
 
目前中国的民间组织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涉及环保、扶贫、劳工等多个领域,如手册案例所示,民间组织与企业的互动更加频繁也更加复杂,民间组织越来越经常地代表公众要求企业解决其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而本土NGO仍然存在着资金、人才、管理等方面的不足。伯尔基金会希望通过出版这一套NGO能力建设丛书,帮助本土NGO机构、员工及整个行业加强与企业、媒体沟通等方面的培训,从而快速成长起来,博盟说。
 
《NGO企业沟通手册》收入的37个案例中,24个由绿色和平、乐施会、大自然保护协会 (TNC) 、美国联合劝募会 (United Way of America),公众环境研究中心、淮河卫士、达尔问自然求知社、天津绿色之友、南京绿石等国际和本土NGO提供,十个由知名企业提供,两个来自南都、万通公益基金会,一个来自公益组织孵化器恩派 (NPI) 公益组织发展中心。
 
案例显示,目前在中国,NGO与企业之间的互动沟通方式一般分为对峙型、合作型、对峙加合作型三大类,其中对峙加合作型最为稀少,虽然这可能是两大阵营之间最为成熟、可持续的一种沟通方式。“希望NGO朋友们可以借鉴手册中众多案例的经验教训,更好地监督企业完成其社会责任。”博盟说。“手册的发行有可能导致社会上方兴未艾的关于CSR讨论再度升温。”
 
为便于常年奔波于一线的本土草根NGO工作人员随身携带阅读和记笔记,该手册设计成32开本袖珍读本,用轻质纸印制,每篇之末配以思考题和答题纸。为了更生动形象地体现民间组织和企业的互动情形,作者编写了20幅连环画《晓民和小美的故事》,由热心于公益事业的著名漫画家胖兔子粥粥绘制而成,分置于书中,讲述了乡村环保人士陈晓民与世界500强公司企业社会责任经理邢小美相识、相知、合力保护环境的故事。
 
“2008年以印刷版和网络版同时出版的《媒体手册》,得到了NGO、媒体、专家学者的诸多赞许,由此我们才发现NGO对能力建设方面的需求很大,而我们是有这方面的资源可供分享的,所以2011年决定编写第二本手册。” 中国民促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黄浩明说。
 
黄先生指出,随着国际官方援助形势的变化和国内公益环境的变迁,民间组织不得不思考如何长效地规划机构的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基金会和企业仍然是民间组织最主要的资金来源。而民间组织与企业合作呈现出两极化的现象,即民间组织一旦成功敲开企业之门便可能保持长期合作;而跨不进门槛的民间组织则可能永远徘徊在企业大门之外。这本手册旨在与民间组织分享如何敲开企业大门的案例,从而促进两大部门之间真正有效、建设性的互动和合作。”
 
作者梅月是一位自由撰稿人,曾在国内外新闻媒体、跨国公司、国际公益组织、培训机构供职,她也是《媒体手册》的作者。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张志安撰写了《NGO企业沟通手册》第五章中的“网络媒体”部分。
 
媒体联络:
 
曹 可先生
 
伯尔基金会 项目经理
 
66154615 转 107,13716019766
 
cao_ke@boell-china.org
 
王香奕 女士
 
中国民促会 项目经理
 
64097888转608,13641068553
 
wangxiangyi@cango.org
 
手册下载地址:
 
 
伯尔基金会 - 中国民促会项目合作办公室
 
海因里希•伯尔基金会 (Heinrich Böll Stiftung),是德国的六个政治基金会之一。它在与德国绿党合作的同时,法律上是独立的,思想开放是其行动的宗旨。该组织总部设于柏林,接受公共
 
资金,在德国开展公民教育,推进各国政府及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海因里希·伯尔基金会目前在全球各地开办了28个办事处,为国际间进行全球化与安全、环境与社会公正、民主与性别在社会中的地位等方面的对话提供平台。该组织以德国作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海因里希·伯尔的名字命名,他在推动公民参与政治方面为基金会的工作树立了一个榜样。在中国,海因里希·伯尔基金会与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CANGO)合作,共同行动,促进中国和全球范围内民间团体的发展。同时,我们与其它民间团体组织、政府部门和学术机构一起,积极促进中国的发展和改革,增进中国和德国之间更好的理解。
 
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
 
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简称中国民促会)是一个全国性、非营利性、联合性、自愿结成的独立社团法人。中国民促会自成立以来,积极参与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事业,并始终与国际上从事发展和合作的民间组织和多双边机构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截止到2011年12月底,中国民促会已经与176个国外民间组织和国际多双边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项目遍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112个区县。此外,中国民促会利用机构优势,广泛参与国际事务,加强双边民间组织的交流和互动、参与区域民间组织的交流和合作、提升民间组织社会功能。促进公民社会发展,为中国的民间组织,特别是基层民间组织提供一个交流、沟通和支持的平台是中国民促会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此,中国民促会在关注西部地区扶贫开发、环境保护和能力建设的同时,努力扩大同国内政府、企业、民间组织和研究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渠道,更加关注经济和社会平衡发展。
 
发布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表情
全部评论
最新 最热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