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SEE气候周 | 应对气候变化,青少年在行动
来源:阿拉善SEE
2024-07-05
525

阿拉善SEE气候周


“SEE看见·应对气候变化,青少年在行动”






2024年6月6日,以“全民参与·创新驱动·绿色未来”为主题的阿拉善SEE气候周在北京开幕。来自全国工商联社会服务部、阿拉善盟行政公署、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院士团队、全联环境服务业商会、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协会、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上海气候周执委会以及联合国环境署、世界经济论坛等各级政府代表、行业专家、企业及社会组织等200多位嘉宾出席了开幕式。

图片


作为气候行动落地的生力军,青年人如何成为加速政策与产业对接的“助推器”?在阿拉善SEE青年和创新发展委员会执行主席曾月女士主持的第二场圆桌会谈上,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体验中心主任、可持续发展项目主任赵军,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原所长、中国教育战略发展学会未来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王素,华大万物科技有限公司教育总监孙海陆,以及“晓丹问到”主理人刘丹女士,围绕“青年力量参与气候变化”进行了分享和交流。

图片


赵军主任指出,公众认知和参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他强调了青少年在促进气候行动和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指出通过具体的实践和教育内容可以提升青少年的综合素养和能力。他认为,通过参与可持续发展的行动,青少年不仅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还能在未来成为解决问题的主体。


图片


王素理事提出了培养青年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四个关键词:学习、参与、实践和行动。她强调教育和培训在培养青少年意识中的重要性,并指出青少年的参与可以推动社会改变和政策建议。她还提到领导力的几个关键特征,强调在行动中构建领导力的重要性。


图片


孙海陆先生介绍了华大基因与阿拉善SEE的合作,并强调了教育下一代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他详细介绍了华大基因在科研和教育方面的实践,包括基因组项目和种粮作物项目。他强调培养未来青年领袖的重要性,并指出教育在可持续发展方向上的巨大潜力。


图片


刘丹女士从传播的角度谈论了如何发挥青年公益的力量,强调了榜样的重要性。她分享了通过清华公益研修班培养青年榜样的经验,并指出在传播公益和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榜样的力量可以最大化传播公益价值。她呼吁将公益和可持续发展作为生活方式来实践和传播。


图片


阿拉善SEE青少年代表明子淇、解丛瑜、王雅桐、高靖涵、徐仪恩、潘美潼、赵楷仪、江昊育、熊浩楠出席了开幕式。


图片


2024年6月7日,以“SEE 看见·应对气候变化,青少年在行动”为主题的阿拉善SEE气候周青少年主题活动在北京市建华实验亦庄学校隆重举行。


尽管当天下着大雨,但丝毫没有影响到与会人员的热情和积极参与。来自全国各地的近200名嘉宾、青少年、学生代表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莅临现场,共同见证Z时代青少年们的青春风采。

 

作为“阿拉善SEE气候周”系列活动中面向青少年的主题版块,本次活动旨在分享青少年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探索与思考,向世界传递他们的声音。


图片


本次活动主要以“经开区校长圆桌对话-青少年在行动,共话绿色未来”、“气候变化青少年观察”、“2024青少年气候行动宣言”以及“气候周趣味问答”四个主题板块展开。

“校长圆桌对话”主要聚焦于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教育模式以及科技创新如何赋能可持续发展。

 

图片


来自阿拉善SEE青年和创新发展委员会、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以及31所学校的近60名青少年代表分享了他们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积极观察、探索与实践,发出了属于Z世代的气候行动宣言。

 

图片


智利共和国驻华使节、科学及环境事务官员Pablo Vera,泰王国驻华大使馆教育处公使衔教育参赞钟鑫女士,第八届阿拉善SEE理事解尚明先生,华大万物科技有限公司教育总监孙海陆先生,地球宪章国际中国中心秘书长刘洋先生,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Dr. Dambaru Ballab Kattel作为受邀嘉宾与学生进行了互动和交流。

图片


图片



简短有力的开幕致辞

拉开了整个活动的序幕


图片

本次活动的策划和组织者、阿拉善SEE青年和创新发展委员会执行主席曾月女士以充满青春气息的表达,向到场的各位嘉宾、观众和优秀的青少年代表们致以热烈的欢迎。


在致辞中,曾月女士表示:“气候变化不再是遥远的未来问题,而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现实挑战,这需要全球共同协作来应对,更需要青少年承担起自己的时代责任。希望我们继续传递并传承前辈们的精神与智慧,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研究、探索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各种可能性。”


图片


随后,阿拉善SEE华北项目中心主席苏勇先生发表致辞,强调了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始终致力于改善环境问题的追求与努力。


同时,苏勇主席对青少年们的积极参与表示了极大的赞赏,并承诺阿拉善SEE将会持续开放平台资源和创新参与方式,助力青少年群体更好地开展可持续发展活动。在致辞的最后,苏勇主席鼓励广大的青少年群体,作为迎接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挑战的未来中坚力量,积极承担重任,开创美好绿色未来。


图片


图片




经开区校长圆桌对话

校长建言献策

共话绿色未来


图片

青少年是未来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根植于健全的教育体系与先进的教育理念。围绕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教育模式和科技创新如何赋能可持续发展,主持人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秘书长李飒女士与来自北京市建华实验亦庄学校、北京亦庄实验中学、北京市第二中学经开区学校的校长们共同探讨了创新教育模式在应对气候变化议题中的重要性,以及科技创新在可持续发展中如何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唐瑞鹤、金术超、温志东三位校长结合各自学校的教学经验与特点,进行了切实、诚恳、深入的探讨,展现了他们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以及对下一代青少年的殷切期望。校长们一致认为,青少年教育应当适应时代需求,注重培养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为构建绿色未来夯实基础。同时,各位校长鼓励青少年继续积极地、持续地投身环保实践。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青少年气候观察

对地球母亲的
“深情告白”


图片

在接下来的“青少年气候观察”环节,七组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优秀青少年代表们通过生动的案例、饱含情感的表达,以及精心准备的分享文件和图文视频资料,为我们呈现了一场关于环境保护的“青春赞歌”。


青少年们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各个领域,以多样化的主题分享了他们的观察思考、实践和感悟,涉及海洋生态、可持续农业、热带雨林保护、废旧手机回收利用、湿地保护、低碳校园、防沙治沙以及文物保护等方方面面。

图片


他们充满活力的分享展现了青少年在环保领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他们用生动的故事和数据向大家展示了青少年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积极行动和创新成果。

每组青少年分享结束后,嘉宾们都会对青少年所研究的主题进行点评和深入的探讨,分享国际视野下的气候变化应对策略,并提出许多富有洞见且意义深远的问题,引发了一段段精彩的代际间对话。

图片


第一组的展海粟、杨馨灵、彭雯淇和张珂源同学分享的主题是“零废弃海岛——助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展示了他们在北海涠洲岛通过调研和实践制作出的“立刻就能做的101件零废弃小事”手册,旨在推进海岛的零废弃建设。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阿拉善SEE第8届理事解尚明先生的家乡就在北海,他饶有兴趣地询问了同学们在制作零废弃宣传手册之外,还进行了哪些具体的实践,同学们一一作答。

图片


第二组的马逸睿、王曦雅、吴思雨同学分享的主题是“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农业——植物工厂的探究与实践”。同学们在校园环境中打造了一个集约型智慧农场,为环境困难及特殊地区提供“植物工厂”解决方案。

图片
图片
图片


华大万物科技有限公司教育总监孙海陆先生对植物工厂项目表达了极高的期待,他表示:“初一的孩子能把研究工作做到这个程度,非常得棒!我建议你们可以持续地去做这个项目,并且未来能够在产量上做好统计数据,并研究它能否继续提升。”

图片


第三组的张雅涵、刘可欣儿、杜曌同学分享的主题是“保护热带雨林,保护地球之肺”。同学们通过创新的思维和深度的调研,推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当地少数民族和亚洲象之间的和谐相处。

图片
图片
图片


泰王国驻华大使馆教育处公使衔教育参赞钟鑫女士对保护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项目组的分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共鸣。她指出,保护热带雨林不仅是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举措,更是对人类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图片


第四组的张瑞宸、陈美乔、唐楚涵同学分享的主题是“废旧手机的回收与再利用”。同学们以身作则,树立和传播“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藏”的回收利用观念,对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展开了详细的调查。


图片
图片
图片


阿拉善SEE青年发展和创新委员会执行主席曾月女士对电子废弃产品回收项目组初衷和实践表示赞赏,并指出电子废弃产品回收在当前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她鼓励项目组同学们继续深化研究,探索更有效的回收模式和利用途径,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图片


第五组的高靖涵、姜林延、林渤程、杨晰媛同学分享的主题是“在拉市海湿地,与候鸟相遇”。同学们积极投身与拉市海候鸟栖息地保护,致力于为“候鸟的歌声”能够永远回荡于拉市海的天空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智利共和国驻华使节、科学及环境事务官员Pablo Vera先生对拉市海项目组在鸟类保护方面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提到,鸟类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智利同样重视鸟类保护,首都圣地亚哥将成为2027年特奥世界运动会的主办地,这座城市也拥有丰富的鸟类资源。他与项目组的同学们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如何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介绍和宣传生态物种的方法。

图片


第六组的王韫妍 、王奕琳、李京宁、张雅涵同学分享的主题是“‘碳’锁校园,‘亦’起行动”。同学们以科技创新手段,记录校园个人碳足迹,建立“校园低碳银行”,积极推动低碳校园建设。


图片
图片
图片


地球宪章国际中国中心秘书长刘洋先生对碳监测项目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和支持。他指出,碳监测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对于掌握碳排放情况、制定科学的减排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刘洋先生鼓励青少年们积极参与碳监测项目,通过实践了解碳排放的实际情况,并探索有效的减排方法。

图片


第七组的何安琪、江昊育、石怡萱同学分享的主题是“敦煌莫高窟,防风治沙和文物保护的国际协作”。同学们亲身调研,传播科技创新赋能敦煌莫高窟防沙治沙与文物保护的中国实践,为保护人类文明瑰宝贡献自己的力量。江昊育同学还为这次活动制作了一部震撼人心的敦煌大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丹巴路卡特尔教授在观看敦煌项目组的分享及视频播放后表示:“你们青少年为敦煌文化制作的视频实在太震撼了。看得出,你们对敦煌文化满怀深情!我的耳边也仿佛响起了丝路商道的驼铃声”。


同时,他还表示,敦煌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瑰宝,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对于传承中华文明、推动文化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他鼓励同学们继续深入挖掘敦煌文化的内涵,通过现代化的手段将其传承和发扬光大,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敦煌文化的魅力。

图片


嘉宾们的专业建议和温暖鼓舞为青少年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动力。青少年代表们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努力和成果被看见,被认可。我们相信,他们将继续深化研究,积极探索更多创新的解决方案,为绿色未来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青少年气候行动宣言

参与环境保护

从我做起
从点滴小事做起


“我们要用自己的声音,尽自己的力量,让更多人、更多青少年去看到、去行动、去作为;让更多的坚韧得以书写,让独立的思考得以舒展。”在“青少年气候观察”主题分享环节之后,主编解丛瑜女士发布了《2023年可持续发展年刊》,拉开了活动下半程的序幕。



图片



自发布“2022年可持续发展年刊”以来,年刊已走入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联合国环境署、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等全球顶尖国际组织,以及中美数十所大学,影响了数千名青少年,受到了联合国大会主席Dennis Francis先生、美国并购协会主席David Fergusson先生、美国杜克大学副校长Wendy W. Kuran女士、美国纽约大学校长Linda Mills女士、智利驻华大使Mauricio Hurtado阁下等全球政治、商业和学术界意见领袖的高度评价。


“可持续发展年刊”从经济、生态、文化和社会四个部分,收录了中国青少年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传承、探索与实践,鼓舞海内外青少年在怀抱壮志的行动中成长为担当时代使命的闪耀群星。


图片


“2023可持续发展年刊”发布之后,来自不同学校和组织的青少年代表们相继发表了“2024青少年气候行动宣言”,呼吁更多人关注环保问题,积极参与气候行动,共同为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绿色未来而努力。

他们从不同角度分享了在环保和气候行动领域中的见解和实践经验,展示了青少年们的活力、创新与实践。


图片


2024青少年气候行动宣言


1. 分享主题:青少年促进中国-拉脱维亚国际交流

分享代表:潘美潼


图片


2. 分享主题:走入智利大使馆,助力可持续发展国际青少年合作

分享代表:熊浩楠


图片


3. 分享主题:人类命运与气候变化休戚与共——自然之子在行动

分享代表:任敏以


图片


4. 分享主题:环保新篇章——气候挑战和机遇

分享代表:张妙萱


图片


5. 分享主题:Non-Profit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ical Solutions for Meteorology

分享代表:王与博


图片


6. 分享主题:女性·能源:跨洋机会

分享代表:Natalia Méndez(智利)


图片


7. 分享主题:苗寨非遗文化传承,青少年探索民族的国际化传播

分享代表:徐仪恩



本次活动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并以优秀青少年代表的力量推动创新传播,鼓励号召更广大的青少年群体积极参与环境治理;更为社会各界提供了一个跨代际交流、共同思考和合作的机会。相信通过这样的活动,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来,共同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园而努力奋斗。



我们相信,青少年朋友们将在未来的生活中,继续投身于环保实践,积少成多,汇流成磅礴的“青春力量”。





发布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表情
全部评论
最新 最热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