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一次乡村儿童美育议题的行业盛会
本次论坛将连接国内超过100+该议题公益行动项目,共创最具活力的乡村儿童美育议题公益行动社群,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这里将汇聚丰富的乡村儿童美育公益行动案例
通过多种方式展示美育行动案例,除展示视觉、音乐、戏剧等艺术美育案例外,本次论坛将征集大美育视角下的经典案例,启发结合乡村资源创生多元行动。
这是一场美育体验和思想交流之旅
从乡村、儿童、教育、艺术、美学、文化、公益等多维度视角聚焦美育,通过浸入式体验活动让大家切身感知乡村自然、艺术、社会生活之美,启发挖掘多元在地美的事物用于教育。
这里有研究者和公益行动者的对话与合作
邀请乡村儿童美育相关议题研究者、学者,与公益行动伙伴形成基于在地实践的行动研究与行动方向探索,促进有效研究与实践行动共同体。
主持人:骆筱红
浙江致朴公益基金会 副理事长 首席儿童官
《乡村教育资源及价值的再认识》
朱启臻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学院 教授
《儿童视角下的美育行动与共创》
李杰
麓湖·A4美术馆 副馆长
iSTART儿童艺术节 策展人
《乡村需要教育美学行动》
杨斌
江苏省叶圣陶教育思想研究所
《基于“真”的乡村少儿美育》
胡俊
杭州师范大学艺游学研究院 院长
国际艺术教育学会(inSEA)亚洲区 主席
01 学校美育项目推动中不同主体的互动关系
公益机构通过学校推动乡村儿童美育时,是如何牵动不同主体的有效参与,如教育局、文明办、团委、校方等,各个参与主体又是怎样联动,使之促进项目有效落地?本场交流将以在贵州省近30个县推动乡村儿童美育的“为爱黔行”项目为案例,邀请案例中不同主体分享各自角色的行动和价值,并探讨互动关系,同时也将促进参会者的讨论共创,贡献对该话题的思考和经验。
02 在地性的美育课程研发及实施
如何发现可为乡村儿童美育所使用的内容资源,如何做在地性的资源的采集、整理,并转化为美育资源,如何重视文化传承又关照儿童当下的生活,做生动有趣的链接,并启发孩子们创造美?通过对天下溪和蒲公英计划两个美育公益项目课程研发方法的学习,结合与会者关注的在地资源,共同探讨更多元的乡村儿童美育研发和实施策略。
03 如何基于乡村儿童美育项目建构广泛的支持生态
各机构不同项目模式下是如何链接或撬动利益相关方,共同建立美育生态,对县域教育产生可持续的作用?如何动员社会资源参与其中?……该分论坛将邀请社会美育公益项目实践者、社会美育研究专家共同分享、交流社会美育生态构建的方法、路径及相关学术成果。
04 科技 x 美育的想象力
科技正在更深地形塑着当下及未来社会。然而在公益行业及领域中,科技的力量还尚未能展露其更多、更大的魅力与影响力。公益、美育如何与科技产生更多结合,我们如何拥抱科技——在这个分论坛中我们希望漫谈二者之间过往的尝试、可能性与现实困境。为从业者们打开“科技 x 美育”的视野与想象空间,并更深地探讨其必要性、挑战与案例分享。
05 如何面向乡村非专业人才做美育素养的发展支持
面对乡村艺术美育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如何为现有的在地乡村教师做美育素养赋能,如何支持专业但非专职教师专业能力持续提升?我们将通过艺游学、"RSVP"循环理论、策展思维三个工作方法来了解可能的路径,并期待与与会者就乡村教师美育素养的发展支持工作做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06 美育的作用和价值探讨-以音乐为例
音乐可以为乡村儿童带来什么?论坛将共邀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乡村音乐教师、音乐家、乡村音乐教育公益行动者等不同角色,一起探讨音乐对于乡村儿童的价值与作用,呈现多元案例,生发深度对话,启发多维思考,共同探索适合乡村儿童的音乐教育。
07 县域模式中学校的激活以及在地共同体的培育
诸多美育公益组织都开始关注和开展县域模式的探索,系统化推进县域模式需要具备哪些专业性?如何建立好县域模式发展的基础?这些都是公益组织需要回答的难题。本论坛将邀请北京德清公益基金会对话分享“快乐合唱3+1”项目安仁县域模式实践的相关经验,共话系统性推进县域模式背景下,公益组织在学校与教师激活以及在地共同体培育中潜在的节点问题与技术手法,借此深入剖析县域模式的专业性所在。
08 点燃-如何以美育激发教师个体发展
乡村教师和乡村一线教育工作者是许多项目中直接面对与陪伴乡村儿童、实施项目内容的重要合作伙伴。如何激发老师个体的主动性和参与度?在激发的过程中,“美育”能够发挥怎样独特的价值?我们将邀请三位不同项目中的代表老师,从她们的亲身经历出发,与我们共创一些可能有效的路径与方法。
09 乡村社区儿童美育项目的设计及运营
如何基于乡村社区环境进行美育项目的设计与运营,开展美育?如何从孩子出发,又如何连接社区里不同的人?“乡野艺校”、“大元社”、“山水乡愁社区儿童空间”三个案例将从宏观或微观不同层面进行呈现。现场还将用“真人图书馆”的形式促进嘉宾与参会者的深入交流,同时探讨三个案例的“同”和“异”,以及社区美育发挥的独特价值。
10 《乡村美育教师核心素养模型》应用机构案例分享
《乡村美育教师核心素养模型》V1.0是基于对乡村儿童美育议题需求的调研,为建立乡村美育教师的评价与发展路径,持续赋能项目参与的教师/志愿者提供了支持,是推动乡村儿童美育议题发展的重要基础建设,也是我们历经两年的研究与实践探索的成果。届时三家将模型引入美育项目的公益机构,会与大家分享过去一年的实践案例。期待能连结更多伙伴共同探讨乡村美育教师的能力评估及多元培育路径。
11 美育议题扫描
围绕乡村儿童美育的议题,回看自己所在机构、项目或个人过去十年、二十年各自走过的历程,用一条时间线串联同行们,让彼此看见。从微观到宏观,一同梳理近年来“乡村儿童美育”议题发展的脉络和所产生的影响,喜悦此刻的遇见,开启对理想图景的想象与展望。并为论坛第四天上午“集体未来行动共创”做内容准备。欢迎有意长期致力于此议题领域耕耘,并推动其发展的伙伴参与。
01《乡村儿童美育公益行动扫描报告(2023)》
随着对乡村儿童发展需要、在地资源利用等问题的不断思考,尤其是对美育内涵理解的逐渐深入,以及为了能让行动者看到美育领域发展的新动向,看到自己在领域中的位置、彼此行动的关系以及合作共建的可能性,致朴基于对美育的新理解,启动了新一轮领域行动扫描,并将正式发布《乡村儿童美育公益行动扫描报告(2023)》。希望能为大家呈现近三年来行动者对美育的新认知,提供更宽广、开放的领域行动概貌。也期待这份报告能引起更多资助方及行动者对乡村儿童美育的关注,并为大家进入领域提供一些参考。
02 《乡村美育教师核心素养模型》
基于对乡村儿童美育议题需求的调研,网络发现,构建“乡村美育教师能力素质模型”,从而建立乡村美育教师的评价与发展路径,持续赋能项目参与的教师/志愿者,这是推动乡村儿童美育议题发展的重要基础建设。历经两年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我们将正式发布乡村美育教师核心素养模型V1.0。
01 策展思维工作坊
此次工作坊是A4美术馆总结多年参与式策展项目实践的课程,希望通过少量的引导以及大量的实践,为参与者们提供一次“策展实践”机会。用最短的时间入门策展思维的概念,能够更深切地体会如何做好一场儿童策展工作坊;更直观地感受一个策展人可能面对的问题与挑战:从策展概念的产生,主题的制定,人员的分工协作,再到想法的落地,实施,制作......
02 奥尔夫音乐体验
带领参与者感受真实的乡村儿童奥尔夫音乐课堂 ,从音乐产生的本源和本质出发,综合式、即兴式地体验和学习音乐。
03 自然感知音乐艺术
深入浅出地了解呼吸、声音、音乐的文化;自然声音的探索及小游戏;人类历史中,自然而本源的乐器体验;自然而然的个体绘画呈现;集体进行绘画创作。
04 共生舞蹈
这是对共生舞蹈的体验,我们将会在舞动中体会身体的“圆美”、呼吸也是动作,探索一种舞蹈起源说,并进行轮转表演和集体舞动创作。倡导艺术无障碍及平等参与的理念,适合任何人士参加。
05 美学教育
为一件艺术作品创作诗歌、赋予作品属于“你”的含义,并在这样的过程中感受美学教育的意义。
06 旧建筑叙事
了解旧建筑改造的内容与意义,并尝试做旧物的搭建。
07 一人一故事剧场
在工作坊中我们会体验到好玩好用的剧场游戏,简单的肢体、声音、道具的创意和表达,一人一故事剧场的基础表演形式。
08 社区美育
通过抛球游戏、即兴舞蹈、互动肢体表演等各种形式,带领参与者对活动过程中产生的自我身心体验进行有效的察识,对阻碍互动实践展开的意识因素加以积极克服,引导参与者去探索与思考社区美育工作的各种方法,最终促使大家重返美育的起点,看见美,理解美。
09 音乐创作
去专业化地学习有关律动、声音、肢体的表达技巧,引导参与者能够对某个特定的主题进行观察和感受,并能通过文字、声音、身体等方式表达出来,最终共创一个“有感而发”的律动性音乐作品。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