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IPCC报告系列沙龙 第一讲
《真相: IPCC历次报告如何推动全球达成气候共识》
1988年,在一群极富远见的科学家和政治家推动下,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创建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成为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事件。30年来,IPCC组织数千名专家,完成了五次评估报告的编写,分别于1990、1995、2001、2007和2014年发布。评估报告系统地给出了与国际应对气候变化进程密切相关的科学结论,代表了国际科学界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应对的主流认识水平,具有极高的政策参考价值。IPCC评估报告历来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直接或间接推进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
IPCC第一次评估报告促使联合国大会作出制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的决定;IPCC第二次评估报告为系统阐述UNFCCC的最终目标提供了坚实依据,并推动了1997年《京都议定书》的诞生;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促使UNFCCC谈判确立适应和减缓两个议题,为《京都议定书》的生效提供科学支撑;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明确提出过去50年的气候变化很可能归因于人类活动,推动了“巴黎路线图”的诞生;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进一步凝聚了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共识,为推动2015年巴黎气候变化大会达成协议产生了积极影响;目前正在编写中的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将为进一步落实《巴黎协定》提供科学参考。
IPCC历次报告如何促进全球形成应对气候变化的政治共识?这一政治共识又如何进一步促使科学家们在气候变化领域深入研究?本次沙龙邀请到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张称意、绿色创新发展中心高级分析师陈美安等专家,将于6月27日14:00在自然之友低碳馆围绕“IPCC历次报告如何推动全球达成气候共识”这一主题同与会者进行分享和讨论。欢迎扫码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