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公益领域,以知识生产和内容服务为核心的支持性组织越来越多,产出也日渐丰富。然而,也有观察指出「已有知识/内容与实践者需求是脱节的」,如何创新、优化知识生产机制,促进实务与理论的结合,为实践者提供切实的指导,是我们要共同面对的课题。
在此背景下,2019年7月底在北京,敦和基金会、三一基金会、悦享新知联合主办了【公益行业知识生产研讨会】,邀请各类实践机构和资助方共同参与,尝试集合群体智慧,梳理和呈现:
今天,我们觉得还是有必要更开放地和大家分享研讨会的产出,以期引出更持续的交流和探讨。
1|公益行业知识生产图谱
这张图谱的呈现,要感谢研讨会20+参与伙伴的开放分享。尽管它不够全,却也真实呈现了过往10余年间,公益领域内知识生产生态发展的一个切面:
2|从生产端到使用端,各环节都充满挑战
然而,有发展并不意味着尽如人意。研讨会中,伙伴们开放且批判地指出了现有价值链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3|对标知识付费产业生态,获得启发
问题多,有挑战,这是任何新兴、早期领域必然会面临。找到问题,找对问题,才有机会实现突破。对标近年快速增长的知识付费产业,我们获得几点启发。
图片素材来源于《2018知识付费产业报告》
因篇幅原因,此文仅对研讨会要点做了梳理呈现。
今天能够和大家分享这份产出,要特别感谢:
22位参与研讨会的公益伙伴
浙江敦和慈善基金会提供资金支持
扶贫基金会提供场地支持
黄佳和任梦洁在议程设计和产出梳理上的特别贡献
时隔一年余,借此次机会,再次回顾去年夏天的研讨会,一方面勾起了我对同伴交流和碰撞的渴望,这在2020年尤为难得;再者,也激发了我一些新的思考。
在过往很长时间,甚至是现在,知识生产方,同时又被赋予了存储、分发,甚至是支持实践转化的期待。但是,这或许是一种太过于理想、不切实际的期待。
我们近乎习惯性地抱怨“钱太少”,却忘记问,已经进来的钱花好了吗?毋庸置疑,我们需要更多资源投入。然而,问题是我们如何让资源方,从对每笔投入充满担忧,到情愿地增加投入。资源——生产——价值,这三者之间是相互互动的,如果看不到高质量的生产,和由此带来的价值,恐怕资源很难有显著增加。
从投入导向——要投入更多资源,到产出导向——做出了什么东西,再到成效导向——到底成效如何,是知识生产和内容服务领域,甚至全公益行业,必须要实现的突破和发展。因为,投入多,做得多,产出多,并不必然带来价值。这种突破和发展,并不容易,却是值得追求,更是我们应该要求自己达成的。
以上是个人的思考,无意指摘,更多是自我鞭策和勉励 。分享出来,期待获得更多交流。
如有指正、反馈、建议,欢迎联系高瑞。
邮箱:gaorui@xinzhihub.com
电话:15901336756
*免责声明:本站文章图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站。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